記者:
發(fā)布時間:2025-05-08 14:37:20 編輯:季肖寒 來源:南通網(wǎng)《網(wǎng)絡安全技術智能門鎖網(wǎng)絡安全技術規(guī)范》國家標準上月正式實施,對加密技術、數(shù)據(jù)存儲、生物識別安全提出更高要求,智能門鎖正在迎來一場“安全大考”。我市有不少市民致電南通報業(yè)傳媒集團新聞熱線,想通過媒體了解新舊標準智能鎖有什么區(qū)別。近幾日,記者對此做了專訪。
專家:新舊國標智能鎖差異大
“4月1日起實施的智能門鎖新國標,嚴格規(guī)范口令認證和生物識別技術,要求防復制、防偽造,大幅提高安全性能?!弊蛱煜挛?,我市職能部門一名工作人員介紹,“舊標準生產(chǎn)的智能鎖已不適應新的安全形勢,新國標針對智能鎖的安全性能已全面升級。”
那么,新舊標準智能鎖有什么區(qū)別?兩者明顯的差異有哪些?
“最明顯的一個特征是,新國標對智能鎖的口令認證提出更嚴格的要求。過去,部分智能鎖的口令設置較為簡單,破解并不困難。而新國標規(guī)定,使用口令鑒別用戶身份時要限制口令最小長度,增加破解難度;可設置鑒別失敗嘗試次數(shù)閾值,超過閾值后暫時鎖定賬戶或觸發(fā)告警;口令在本地存儲時,不能以明文形式存儲。這意味著,那些簡單易猜的密碼將成為過去式,智能鎖的口令安全性大幅提升?!惫ぷ魅藛T介紹,“更為突出的是,在生物特征識別方面,新國標設置了更為堅固的‘防護墻’。指紋識別功能要具備防復制指紋偽造、防指紋照片偽造、防假體指紋偽造、防AI深度合成偽造的能力;人臉識別功能要具備防復制人臉偽造、防人臉照片偽造、防面具偽造、防人臉視頻偽造、防AI深度合成偽造的能力。舉個例子,新國標的智能鎖采用活體檢測技術,通過電容傳感、溫度感應等多維驗證,精準區(qū)分真實指紋與復制假體;人臉識別則結合3D結構光、動態(tài)視頻分析等技術,可有效抵御面具、視頻偽造攻擊?!?/p>
業(yè)內人士介紹,新國標實施后,積極響應新國標的企業(yè)將獲得更大的市場競爭力,落伍企業(yè)則被淘汰;對于消費者而言,通過查看智能鎖的相關認證和檢測報告可選擇安全性更高的產(chǎn)品,此前“舊標”智能鎖也可聯(lián)系廠家升級。
“我們的智能鎖口碑一直不錯。你說的新國標我聽說了,但具體細節(jié)不是太清楚?!?日下午,記者在走訪印象城“小米之家”時,一名熱情的男店員指著店內顯眼處展示的3款“2025版智能鎖”介紹。
記者注意到,店員推薦的3款“小米”智能鎖,價格為999元、2099元、3299元,分別為“基礎款”“增強款”“升級款”,區(qū)別在于使用功能多少的不同。
“2099元的那款賣得比較好,基本上該有的功能都具備了?!钡陠T說,“你現(xiàn)在買可以享受到一定的價格優(yōu)惠及便捷的安裝服務?!?/p>
當記者再三追問3款智能鎖到底是否符合新國標時,店員打開了掌中的手機,將3款產(chǎn)品逐一輸入系統(tǒng)查詢后,一邊指點著一邊介紹:“你看,我們的官網(wǎng)上這些產(chǎn)品不但顯示有CQC、SRC、EAL認證,還顯示出都是符合今年4月1日施行的新國標的新產(chǎn)品?!?/p>
記者隨后又針對不少市民最為關心的智能鎖具安全問題,在現(xiàn)場繼續(xù)詢問:“AI功能太強大了,如果有人利用AI視頻進行人臉識別打開門鎖怎么辦?”
“沒必要擔心?!钡陠T笑著對記者解釋,“人臉識別需要活體檢測才能打開,也就是說,除了智能鎖使用人自己外,外人利用AI視頻功能是不可能打開的?!?/p>
在南通德施曼總代理文峰廣場店,一名女導購同樣向記者詳細介紹了多款品牌智能鎖的功能和價格,高端的四五千元、低端的千元左右;對于產(chǎn)品是否為新國標,她予以肯定答復。
智能鎖給居民帶來安全和便利的同時,也引發(fā)技術與隱私二者之間的矛盾,尤其體現(xiàn)在智能鎖的攝像功能上。
“智能門鎖是保護居民的一把‘安全鎖’,但如果安裝和使用不當,也會侵害他人隱私權?!弊蛱煜挛纾沂新蓭熽愊壬蛴浾弑硎?,“在國內,此類案件已有多起?!?/p>
就在前不久,北京市豐臺區(qū)法院審理了一起民事案件。張先生和孫先生兩家入戶門成直角,張先生每天外出、回家必須從孫先生門前經(jīng)過。不料,張先生意外發(fā)現(xiàn)鄰居未和他商量就裝上帶攝像頭、安裝位置正對公共走道的智能門鎖,此后多次交涉未果。一怒之下,張先生將孫先生告到法院要求卸鎖。孫先生辯稱裝智能鎖是為保障自家安全和防快遞丟失,并未想偷窺鄰居隱私。
法官審理認為,孫家智能鎖攝像頭攝錄范圍包含門前公共走道,雖是公共空間,但走道使用人具體特定,正常情況下只有張、孫兩家。孫家智能鎖攝像頭記錄并存儲鄰家不愿為別人獲知的個人信息,對隱私權構成威脅和侵犯,應予拆除。
“已經(jīng)安裝的帶攝像頭的智能鎖應尊重并聽取鄰居的意見、征求對方的同意,并作出相應的調整,從而避免因事前溝通缺失或隱瞞安裝帶來的不必要誤解和沖突。與此同時,可以重新調整智能鎖的安裝位置、角度和高度,主動作出合理的調整,盡量將攝錄范圍限制在自家的入戶門空間區(qū)域,避免侵犯他人的隱私權和個人信息權,減少法律糾紛事件的發(fā)生。”昨天下午,崇川區(qū)一名法律工作者在記者采訪時特此提醒。 記者周朝暉 張園